【菠蘿心】
我是一個酷愛菠蘿奶酥麵包的人,每次只要經過麵包店,都會去買來試試。
幾年前,我發現松山有間老字號的麵包店,他們的菠蘿最合我的味口,每天四點是他們出爐時間,往往不到一小時就會全部售罄,因此每回只要在出爐時段路過,一定會去買幾個,時常去晚了都買不到。
一個多星期前,我路過麵包店已近6點,原本不抱任何希望,卻驚訝的發現菠羅奶酥還有一整盤沒賣出,原本以為是運氣好,剛好遇到出爐延遲,但一看別款麵包都所剩無幾,趨前一看才發現,原來是這整盤的菠蘿麵包賣相極醜,和以往飽滿光澤天差地遠,上面的酥皮都是塊裂般的斑剝。
這樣的賣相實在讓人失望,這是第一次,我站在麵包前,在買與不買間猶豫了好一會兒……
突然間,我瞥見櫥櫃後面的烘培房內,有一個白衣的年輕小師傅,遠遠地看著這盤乏人問津的麵包發呆,當下我就猜到是怎麼回事了。這批麵包大概是那小師傅做的,由於技術不夠熟練,做出了這堆外貌很醜,讓人買不下手的麵包。
當下我一口氣就拿了七顆放在盤中,結帳時看了小師傅一眼,只見他倉皇的離開。
我深刻體會小師傅的心情,在我剛學攝影時,曾經也是一個技術拙劣的人,那種失望和難過,我至今還深刻記得。在最需要鼓勵時,卻常被人冷嘲熱諷。
任何一個偉大的工藝品,都是從粗糙開始,經過不斷的琢磨,最後才演化成巧奪天工的逸品,我之所以會買這麵包,是想給他一些鼓勵,希望他不要就此氣餒,畢竟這是必須忍受的陣痛。
開車在回家路上,遇到尖峰的下班塞車,順手就拿出一顆麵包來吃,剛拿起來就覺得不對勁,它比平日重了不少,咬下第一口竟覺得特別濃郁香醇,拿起來仔細端詳,原來裡面塞了滿滿的奶酥,起碼是平日的三倍,或許我是奶酥的重度愛好者,這麵包實在太合我胃口了,忍不住又吃起第二顆。
路上我不斷想著,小師傅手藝不夠好,無法將麵包的外表做的吸引人,但他卻站在製作的初心,用消費者的立場思考,填入最飽滿的餡料,讓每個吃的人都能心滿意足,而老師傅能將麵包做的很可口,卻也學習到如何取巧,用更低成本來換取更大利潤。
無奈市場都是以貌取人,不美的事物是很難被接受,在我們被外表迷惑時,是否也因此忽略東西本身最核心的價值。
這顆醜醜的菠蘿麵包,讓我嚐到誠心的滋味。
在我剛學攝影時,是家中經濟最困頓的時刻,為了這昂貴的興趣,我省下伙食費和零用錢,買最廉價的鏡頭,用最粗糙的相紙,和三十元的分裝底片,但心中卻有滿腔的熱忱。
只要有機會幫一些刊物拍照,就算貼錢都願意接,渴望自己的作品有曝光的機會,因為技術的生嫩,還常被一些編輯嫌棄,甚至丟在一旁不用。因此,在每一次拍照過程中,都特別自我要求,用更謹慎的心,更積極的態度,不斷的去思考角度,彌補自己的不足,當年的照片或有不完美,卻有著不妥協的毅力。
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,我的攝影技巧比當年精進許多,構圖不再有疑慮,已足以精準掌握客戶的需求,以前兩小時無法完成的工作,現在不到半小時就能應付。但我對攝影的態度卻變了,專精成了怠惰的藉口,用多年摸索的經驗,以最精簡的方式來滿足客戶,那個不斷去突破的我,似乎早已不在了,沒想到時間在我身上累積的專業,成了一種傲慢。
前天,我又經過了那間麵包店,菠蘿奶酥麵包已恢復原本油亮可口的外表,但在嚐過之後,卻感到一股失落……
1984 金山(我人生拍的第一捲黑白底片。)
原來很多不完美裡面,卻有著最熾熱的心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【日月書房】
住在山上和都市最大的差異,就是多了很多和自然接觸的空間,以前住慣了城市的我,剛搬上山時非常的彆扭,少了鼎沸的人車,居然有些不安,陌生的生物,更人整天神經兮兮,見到怪蟲還會大驚小怪,我不只一次想再回到都市。
幸好,如今已熬過那段過渡期,也習慣了天地自然間的生物來來去去。現在白天都會固定有三隻斑鳩來到院中覓食,還有一隻肥胖的藍尾蜥蜴。
兩天前落地玻璃發出一陣巨響,急忙到院子一看,居然發現地上躺著一隻五色鳥,戳戳牠卻動也不動,原本以為牠死了,用白紙巾包覆牠擱在一旁,但過了半小時後牠兩腳卻開始抽動,沒多久就拍拍翅膀走人,讓我鬆了一口氣。
現在我已習慣應付意外嬌客闖入,只是自從上次收留的那隻太陽鳥死後,也就決心無論如何,都不再收養任何動物了。
由於院子空地加上露台共20多坪,是平日和大自然最接近的地方,剛搬來時地坪都餔上鐵杉木,沒想山上濕氣重,日曬雨淋又劇烈,不到10年間全變成一堆腐木,而木地板下藏汙納垢,讓人望而生畏,這兩年間也就越來越少在院中活動。
(整修前的露台。)
直到一個月前,因露台漏水越來越嚴重,大雨過後室內窗台內就成了小水窪,心想再不處理這房子就快毀了,於是把心一橫,一不做二不休,乾脆整個庭院都來整理一下。
工程發包前,我去了誠品參考許多裝潢雜誌,但翻了兩本就看不下去,感覺都太過矯情,也太過人工,每間成品都是富麗堂皇,潔淨而對稱,室內一塵不染,像個展示的show room,看不到每個屋主自己的味道。
(落地窗前的餐桌。)
這樣的房子我十年前就住過了,當年在木柵的家,花了上百萬裝修,為了維持美觀自己反而像個屋奴。
沒想到十幾年過去了,住宅的觀念沒有更人性的進步,反而只會用更多錢來堆砌奢華。
這次的裝修預算有限,想施作的東西卻又不少,非得仔細慎選建材和工法。
(整修砌磚中。)
前院部分就把腐壞的鐵杉全部拋棄,改釘上耐久性較佳的南方松,而欄杆的部分最傷腦筋,無論是鑄鐵或玻璃都非常昂貴,還會破壞坐下時高度的視野,於是靈機一動,乾脆請泥水師傅砌矮磚牆,表面再抹水泥就好,連油漆的費用都省了,最後再壓上一片寬版的松木,這樣不但省錢又好施做,還能當個乘涼的平台。
(整修後的庭院日景。)
(整修後的庭院夜景。)
頂樓的露台就比較麻煩,牆壁的磁磚會滲水,曾經用過各種方式抓漏,用防水塗料、打針灌發泡劑也都沒效,半年後漏水之處又會死灰復燃,唯一解決之道就是維持地面乾燥,師傅建議我做一間玻璃屋,把整塊空間都覆蓋,可一次杜絕漏水又多了室內空間。
這個提議我抵死不從,因為我深知一個道理,站在玻璃帷幕內,無論外面景物如何壯闊,都不會覺得休閒,雖然只是一片玻璃之隔,但站在有天空的地方,感受身體膚觸和空氣的分子,那個感動與玻璃內是截然不同。
空間夠用就好,我不想為了貪圖這幾坪空間,失去整片山林和滿天星月。
最後達成協議,就是裝一個採光罩。
完工後的全新天台書房,魚燈是我花299在傢俱行門口撿回來的。
我堅持用玻璃材質而捨棄PVC材質,表面要全透明不要任何顏色,對於棚架尺寸也是錙銖必較,以能擋雨水為前提,希望面積盡量小,但師傅卻希望越大才妥當,最後決定只做到露台的一半。
地坪一樣用南方松來釘鋪,後來想想也有好處,以前把書房弄在露台,但書桌因日曬雨淋,不到四個月就整張報銷,後來嫌收取麻煩,也就把書房徹入室內了,如今露台一半空間可以不用擔心淋雨,就可以放心再來佈置一個戶外書房了。
施工期間,經過兩三個颱風的滯留,原本不到五天就可完畢的小工程,卻整整拖上一整個月才竣工,期間我和塵土與髒亂共枕,一番遮騰下來總算大功告成。
記得初次端著咖啡坐在院中看夕陽時,伴著林間樹叢的蟲鳴,那種和自然久違了的親近,非常感動。
現在的我,每天不到11點就上床睡覺,6點起床清掃庭院落葉,清晨時山上的清新的空氣,讓人整天神清氣爽。
傍晚回家時,簡單料理食物後,就端到樓頂的露天書房享用,昏黃的燈光中,瀰漫著房中飄洩的音符,頭頂之上就是日月星辰,和千古浩瀚的銀河相連。
雖然我用最經濟的方式整理家園,但滿屋都是主人的味道,雖然不豪華,卻是用錢也造不出的大自然。
每日清晨推開落地門,走向戶外的那一刻,都看得見生命的甦醒。
(攝影‧文字/陳建仲)
- Oct 16 Fri 2009 08:39
山居歲月06--秋 日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