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拿起相機對準一些有名人時,都像拿著一把手術刀,不是解剖別人,而是要劃破自己的恐懼,只有站在等高的水平上,才能看見他們的位置。
上一篇的【人像之內(上)習作】是自己在懵懂間,誤打誤撞下對人像攝影開始發生興趣,在不斷找人當model磨練的同時,卻發現自己的觀念仍然貧脊,空有形式卻缺乏深度,於是我一方面積極投入社會紀錄的工作,去感受各種生命的豐富,另一方面開始讀起文學作品,希望藉由更多創作的激盪,啟發相機後的心,那陣子我才二十初頭歲,對未來雖徬徨,但日子卻是充滿熱情,每天有吸收不完的事物,感動時時都在發生,我常想,年長後的歲月累積了些什麼,最多的反而應該就是冷漠吧!
服完兵役沒多久,就進入報紙工作,雖然日子過的很新奇,天天都看著以往只存在電視上的事物在眼前發生,但長久下來卻發現,這工作卻只需要做到撩撥人的情緒,深度很難在這樣日日汰舊中被累積,日子一久,曾經嚮往的工作,卻也令人感到如此疲憊。
在年輕歲月裡,看到人間貧富的落差,一度對資本的社會強烈質疑
為了能在微薄的薪水中多賺一些錢,我開始幫一些出版社外拍採訪,民國81年有一次接到通知要拍龍應台,前一晚上緊張的無法成眠,求學時龍應台那本《野火集》是影響我甚鉅的一本書,它讓我滿腔的熱血沸騰,並試圖掙脫箝制我許久的社會枷鎖,那時總愛在上繳的學校週記中寫下長篇大論,侃侃而談對社會的批判,並毫不諱言的表述自己左傾與獨立的理念,在那尚未解嚴且風聲鶴唳的年代,這是一件魯莽的事,在民間意識中,台「獨」和台「毒」是被劃上等號的。
後來專四上成功領集訓時,仍不改自己倔傲的脾氣,冒然在莒光日上對時政大加批判,也引起軍方政戰的高度關切,讓我檔案被蓋上戳印,在日後兵役中整整有一年多是被流放到海防哨中,成了營中所有大專兵中,唯一沒有接過文書作業的人。每次被提報去銜接文書時,到政戰這關一定被退回……說我是X進黨的人(軍方對民進黨的統稱),直到退伍前數月,才因為下基地後軍官短缺,被調回營部以兵代官職。
軍旅的生涯,因刻意的打壓,卻讓我在迷惑的年歲裡,獲得寶貴的沉澱
記得在專科畢業前,八十多歲班導師蕭老先生找我去,他是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的知識份子,平日不苟言笑,對學生態度異常的嚴肅。當時我忐忑地走進他辦公事,卻見他和顏悅色請我坐下,和我談起這一年多來我的批判週記,我記得他說:「年輕人有想法有熱情很好,我年輕也是這樣的,但事情都有兩面,你不能只看一面。」話畢,他就從抽屜中拿出一封泛黃的信,和幾張照片給我看。原來那是他留在大陸的太太寫給他的家書,文中寫滿子女和自己對他的思念。
離開辦公室前,他對我說:「有時你急欲拋棄的東西,卻是別人心中最深的渴望,來臺數十年了,但心卻無時無刻不在對岸,那是我的故鄉,有我所有的親人和記憶。我不是要改變你,是要讓你知道事情的另一面,歷史的無奈,切割了我的生命,那裏是我日日夜夜思念的地方……」離開教室時,想起蕭老師眼眶中的淚,原來表面的嚴肅是為了封藏心中的感情,那一刻我才甦醒,任何事情都有陰陽兩面,罔顧人性的理想,就只剩下冷酷。
再說下去,似乎就要離題了。不過,這段過往其實也或多或少影響了我日後看待人性的角度。
拍龍應台那天,拿相機的手是抖的,絲毫不敢要求她擺任何動作,只能在文字記者訪談間,從旁去捕捉一些神情,後來洗出照片,向出版社問了地址,挑了兩三張寄到她桃園家中,原以為案子就這樣結束。一年多後,卻突然接到出版社編輯的電話,說龍應台指定要用我拍的其中一張照片當成書的封面。從那刻開始,我的名人攝影之路似乎正式展開了,多年來的自我的訓練,也終於派上用場了,那時心裡有個很深的感觸,不用汲汲營營去追求什麼,當自己準備好時,機會自然就會出現。
由於拍過的人物實在太多,無法一一過濾篩選,只能挑幾張來分享,內容就用圖說的方式,略述每一張的拍攝的觀念。
1.作曲家─郭芝苑(1994苑裡)nikon fm2 + 24mm f2.8
日據時期出生的郭芝苑,是台灣現代民族音樂的開拓者,作品紅薔薇是被人傳頌的作品,他家在苗栗苑裡,是一棟日式建築,室內光線極暗,我拍了幾張都覺得找不到感覺,突然看見他桌上的手稿,立即請他站在窗前翻閱,映入室內的光線照亮他全身,我用廣角鏡頭趴在譜前,讓視覺順著音符而上,帶出他專注的那刻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2.京劇名伶─魏海敏(2004國光劇團)canon 10D +80-200mm f2.8
仍在跑藝文時,經常拍魏海敏,但每次都是拍她穿著華麗戲服的展演,還記得葉錦添在「慾望城國」一劇中,幫她設計的詭異造型,搭配她那柔美的身段,穿透力的唱腔,讓人驚艷不已……等到要拍素顏的魏海敏,一時之間還真不知該如何下手,後來發現她狐媚的眼神,天生就是這行的翹楚,我換上長鏡頭,在一旁靜候,讓她眼睛自己去說話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3.爆破藝術家─蔡國強(2009北美館)canon 5DII +80-200mm f2.8
蔡國強最近很紅,一方面拜北京奧運之賜,另一半要歸功於馬英九的女兒馬元中,她是蔡國強工作室的一員,拍照當天一堆媒體被擋架在北美館外,我卻背著相機大喇喇地穿越他們,偶爾享受一下超越媒體的特權,也是蠻爽快的事。在會議桌邊,馬元中就坐在我對面,但卻一張照片也沒按,因為她不是我工作的主角,蔡國強是一個很好拍的人,因為他有很高的自信,相對的也就較難突破,後來我找了一個戶外咖啡廳,時間一到就會固定噴水,讓背景的水霧就像爆破中繚繞全身的煙霧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4.京劇導演─李小平(2007西門町)canon 5d+16-35mm f2.8
李小平是傳統劇校出身,身手一極棒,近年已轉做導演,卻勇於突破傳統京劇的框框,這次高雄世運的開場秀就是他的傑作,電音三太子至今還令人津津樂道,兩年前他領著京劇演員走入熱鬧的西門町,像古代人穿越時空來到繁華都市般,我用廣角鏡以兩位花旦的臉當前景,背景是粉紅的大頭貼商家,李小平則沾沾自喜在旁欣賞這齣由他主導的時空劇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5.時事評論家─南方朔(2006元智大學)canon 5d+80-200mm f2,8
再說一次。蔡詩萍曾對我說:「南方朔的臉上,寫滿了中國五千年的苦難。」最近南方朔的話不斷被引述,他說馬英九就像明末的崇禎皇帝,封閉而自戀,我想歷史不光寫在他臉上,更在他的心中,拍這樣造型奇特的人物,我只會用一種方式,就是瞄準臉部特寫,沒有什麼比他的神情更具說服性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6.小說家及主持人─張大春(1995永康街)contx s2+85mm f2.8
張大春每天下午在news98的廣播,只要我人在車上絕對必聽,喜歡聽他藉古嘲諷戲謔當今時政。而他說書的口氣更是迷人,一字一句時急時緩,用字遣詞精準無比,還外帶狡詐的狠勁,聽來真是大快人心,多年來拍過他許多次,但還是覺得第一次初見面時拍得最夠味。光,像襯托人物的靈魂,越是壁壘分明的光,會看得見個人的魅力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7.文學家─雷驤(2004北投)canon 10D+16-35mm
雷驤的家位在北投半山上,雖然沒有華麗的裝潢,但那股濃郁的書卷味,真是讓人沉醉不已,少年時愛看他製作的「印象之旅」節目,也讓我對這片土地產生無比的興趣,激勵我循著他們的步伐走過許多鄉間。至於要怎樣來拍這位集文學、繪畫、音樂天賦於一身的文人?只要請他坐在自己家中最舒適的角落,過多的詮釋都是矯情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8.吉他演奏家─董運昌(1996忠孝東路)contax s2 +25mm f2.8
入圍多次金曲獎的董運昌,原本學的是工業設計,但吉他卻始終是他的最愛,一路堅持下來也逐漸展露鋒芒。我去他家拍照時,他還沒有太大的知名度,走進他凌亂的房內,卻感受到他對吉他的熱愛,他讓我想起我很喜愛的吉他詩人Eric Clapton,於是我大膽請他躺在地上,然後以廣角鏡俯角來拍,想表達他在擁抱吉他時最自在的感受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9.律師─李秉宏(2005基隆路)canon 10D+80-200mm f2.8
台灣第一個盲人律師就是李秉宏。他把一生艱辛求學的經歷寫成一本《生命的眼睛》出版,希望能夠激勵更多學子,出版社請我拍封面時,我思考了好一會兒,最後決定大膽的用半臉的方式呈現,少掉一些東西,會讓僅有的東西更出眾,就像他曾說過的一句話:「我一出生,便以為世界是黑暗的形貌,在黑暗中,我卻看到的更多。」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0.音樂製作人─陳建騏(2005八里)canon 10D+24-70mm
一般人可能會對他有些陌生,但在劇場界他可是赫赫有名的音樂人,許多大型的舞台劇音樂都出自他手,像幾米的音樂CD就是他一手策畫。但要拍一個以電腦來創做音樂的人,對我而言實在棘手,幸好有配角貓咪及時的加入,但牠似乎也太入戲了,完全搶走主角的風采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1.舞台劇─人間條件(2005綠光劇團)canon 10D+24-70mm 2.8
人間條件系列大概是近年來最暢銷的舞台劇,我很榮幸的參與了第一集及第二集的劇照拍攝,第二集拍定裝照時,我先大致瞭解一下劇情,講的是一個女人一生和四個男人的故事,便請女主角黃韻玲站在最前面,四個男人站在身後,我依然不想用閃燈,就帶了四盞五百瓦的鎢絲燈,去營造一個有歷史感的定裝,就像小時候相館門口擺放的照片。最後,我再用photoshop將主角的色彩留住,其餘的就以象徵回憶的黑白色調來處理,首演當天我也去看了戲,伴著聶琳譜的大提琴配曲,幽幽的彷彿拉在心上,真的令人感動到不行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2.相聲演員─吳兆南‧魏龍豪(1997新舞台)contax s2+180mm f2.8
「上台一鞠躬」應是很多相聲戲迷都看過的演出,早年算是台灣相聲鼻祖的兩人。魏龍豪(演員身份時期,名為魏甦)當了二十多年的演員後,在和吳兆南結合下,替兩人的晚年找到了最棒的舞台,彼此間絕佳默契的說學逗唱,贏得無數的笑聲和掌聲,無奈1999年魏龍豪突然辭世,這樣經典的組合也就不再,吳兆南則繼續傳遞相聲的薪火,學子遍佈各合各業,他曾說過:「50歲之前說相聲是為了活著,50歲之後活著是為了說相聲。」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3.舞蹈家─羅曼菲(時間地點不詳)Rolleiflex 2.8GX
羅曼菲是個很可愛的傻大姐,雖然才見過幾次面,但每次都會很熱絡的打招呼,在她發現罹癌後,曾想幫她拍一組照片,但卻還沒來得及執行,她就已經不在了。她病危期間,心中掛念的仍是舞蹈,還抱病看學生拍的舞蹈片段。在她2006年過世後,某天我在整理檔案時,卻意外發現這個畫面,但完全記不起是何時何地拍的,就像不曾發生過的事一般。畫面中的她,在暖身前的那種凝練的專注,舞蹈注定就是她此生的天命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4.攝影家─郭英聲(1996爵士藝廊)nikon fm2+85mm f2
拍攝知名攝影家的壓力很大,因為他們對影像可能比我還有卓見,出身名門的郭英聲,氣質和作品都有一股貴氣,但卻非常從容自在,比一般攝影人更能用超脫的色彩和概念,去表達自由的靈性。我禮貌性的問郭英聲希望怎麼拍時,他卻非常客氣的說,你是拿相機的人,想怎麼拍我都能配合,我試著請他站到照片旁邊,但怎麼看都覺得少了一個味道,於是請工作人員來當前景,將背影一起帶入。他的作品讓我覺得,像是在和自己影子的對話,少了一個元素當然會走味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5.企業家─趙籐雄(2002南港)canon EOS1+16-35mm f2.8
2002年我接了遠雄企業團的案子,幾本公司簡介的設計案,卻整整花了兩年才能結案,這讓我大感挫折,但卻也紮實地上了很寶貴的一課,發現自己以前做事的態度,太過草率與投機,遇上一絲不苟的趙籐雄,才明白做事的正確標準。泥水工出身的他,同儕可能還只是包商,他卻是擁有千億企業身價的大老闆,記得有一次和他去巡工地時,他每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,連每一片磁磚貼的縫隙都要一致。原來企業的成功與否,就決定在律己的態度上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6.Burt’s Bees創辦人Burt Shavitz(2006三峽蜂場)canon 5D+80-200mm f2.8
這老頭可不是電影魔戒中的人物,說起Burt Shavitz大家可能很陌生,但談起Burt’s Bees的紫草膏應該就不陌生了,仔細看看鐵盒上那個滿臉大絡腮鬍的大叔,沒錯,Burt Shavitz就是那個大叔的真人版。Burt Shavitz多年前因讓人搭了便車,意外認識了一位做美術設計的人,後來對方就以他大頭當LOGO推出自家生產的天然產品,沒想到現在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,但Burt Shavitz後來把股份都賣了,戶頭雖然擁有數百萬美金,但頑童性格的他,天生就喜好自然,搬到鄉間農莊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。他的成功給我許多啟發,有沒有的高竿美術設計想用我人頭當logo?除了壯陽藥品不行之外,其餘一切都好談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7.社交名媛─何麗玲(2007金門)canon5d+80-200mm f2.8
那次一行藝文人士到金門出遊,何麗玲也在其中,途中她把我當成貼身攝影師,到哪裡都要我幫她拍些照片,並一直說我和她親弟弟非常神似,老實說,能幫名媛做勞動服務,沾沾光采也是樂在其中,只是偶爾我不想拍那麼制式的照片,但卻非常難突圍,因為她對自己外貌的定見,已是牢不可破的戒律,後來參訪一間古屋時,就在一個古鏡前,我請她站著別動,看著鏡子,看來還是自己的容貌才能讓她望得出神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8.藝術家─草間彌生(1996北美館)contax s2+25mm f2.5
草間彌生的創作能量旺盛,已是日本當代經典的藝術家,10歲起她就有幻覺,並曾多次自殺的紀錄,她的眼神看起來很恍惚,根本不像是一般人,照片中的作品是她最有名的南瓜,她總是用大小圓點去包覆所有物體表面,地板、天花板,甚至是自己的穿著,這些意象都是來自她的幻覺,在符號蔓延的同時,形成了無限的網絡,就如同自己的生命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19.舞台劇編導─李國修(1995屏風表演班)nikon fm2+24mm f2.8
民國83年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,當時就是和李國修一起,那時飛往大陸的飛機上設有吸菸區,我們還一起窩到後面去吞雲吐霧。屏風一直是國內我最喜歡的劇團,雖然他們一次也沒找我拍照過。我欣賞李國修堅持獨立創作,不演翻譯劇本的風骨,而且他非常擅長編導戲中戲,及一人飾演多角的高難度演出,在歡笑中卻也點出小人物的酸楚。這張照片,他穿著戲服教戲,大家圍著縮小舞台看戲,就像是他劇中那些錯亂的角色,難怪寫得出那麼精彩的戲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20.布袋戲大師─黃海岱(2002台北)canon eos1+80-200mm f2.8
107歲的國寶級布袋戲大師,於2007年仙逝,要把人物精髓拍出來,就是請他去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,回想拍這張照片時,原本只想請阿公拿著戲偶擺幾個pose來拍,沒想到他當場就自顧自得演了起來,婀娜的戲偶,搭著他蒼勁的唱腔,現場只有我一個觀眾,他卻完全陶醉其中。黃海岱過世那天,法新社來找我調照片,一些國內外媒體就透過這張照片,來追憶這一代布袋戲大師,留在人間的最後身影。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在整理照片時,也感受到歲月無常,一些影中人在光彩之後,也相繼離開人間,留下的也只剩相遇的記憶。或許我是幸運的,能以相機當媒介,走入許多人的生命片段,對我而言,名人與凡人是沒有太大的差異,每個人都有他最獨特的面向,不同的只在對專業的投入程度。相機是一個詭異的機械,能凝聚人生的片刻,卻要經過時間的考驗,才能知道自己擁有了什麼,生命的豐富是難以塑型的,越是刻意去展現的影像,越容易驚見自己的虛無。
拜數位科技之賜,拍照已經沒有門檻,也因為過於方便,讓這件事的慎重性不再,回首檢視自己拍過的事物,是擁有還是留下畫面?數量的堆積,並不能累積深度,現在拿起相機的那一刻,我都要叮嚀自己:「要把此刻的心情,留在眼中的相機內,將來我要透過照片,看見此刻的我。」
(攝影‧文字/陳建仲)
- Dec 17 Thu 2009 15:53
光影人生23--人像之內(下)剖析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