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頻傳的天災人禍,讓人感到生命的渺小,然而愛卻像一條鍊,會把人一代代綁在一起,先分享一篇很喜愛的舊文,鼓舞一下自己低迷的情緒,新文過幾天再貼,希望能多激盪些熱情。





原文刊登於2009 6 18




我開始接觸攝影,並開始熱衷拍孩子,大約是從25年前開始。他們的樂天活潑,有著我眼中最動人的笑容,然而步入社會後,鏡頭下的孩子卻越來越少了……

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,陸續拍了許多小朋友,有學齡前的嬰兒,有幼兒園的稚童,以及念國小的大孩子,在看照片修圖時,突然想起自己在十幾歲時,也曾瘋狂走入鄉間,留下許許多多孩子的影像,大約就在幾個月前吧,有一個年少曾在部落拍過的孩童,無意間來到此地,發現當年我所拍他的照片。那時他才8歲,如今已是30多歲的年輕父親,歲月真是匆匆啊。



(2009 坪林國小)


對照起我近日拍攝的孩童,才驀然驚覺,這25年來,我用相機記綠了兩個世代的童年,當年孩子已成壯年,如今拍的已是他們孩子的年歲。曾有人問我,為什麼拍那麼多孩童,總是無言以對,因為連我自己也不明就理,如今定下心仔細回想,似乎才看得見一些端倪。



(1987 台中 大甲溪)


民國74年,當時我才17歲,仍是一個懵懂的少年,滿腔的熱血無處發洩,迷上報導攝後,背起相機走入鄉間,亟欲拍下這片土地上許多人的生活,每當看見這些躺在顯影盤中的影像,就會莫名感動,可是又不知自己所拍為何?是想報導什麼或記錄什麼嗎?我當時只是一名默默無名的學生,根本無管道發表。那麼是想成為卓越的攝影師,累積一些生動的作品嗎?

這或許曾經是夢想,但也遙遠了些。

年少時我是個靦腆的人,當時民風非常保守,民間甚至還傳有拍照會被攝魂的說法,拿著相機去面對陌生人,是需要很大的勇氣,時常會被人嚴厲斥責,質疑拍照的動機。那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。當下我當然知道這些影像的價值,是在保存人與土地的歲月情感,但就是不知該如何解釋,只能說是學校社團刊物要使用,想來報導這裡的風土民情,我不喜歡騙人,但很多事情大家總是需要一個理由的。



(1985 台東都蘭)


慢慢的,我發現一個化解的方法,就是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,先拍當地玩耍的孩子,他們多半熱情活潑,一見到有相機拍攝,都會興奮的湊上來搶鏡頭,和他們打成一片後,再透過他們來當嚮導,開始認識這個地方,一些大人們見到孩子帶著一個大哥哥來拍照,防禦心也就降低許多。

就這樣,我拍孩童的照片就越來越多,原本這只是突圍的方法,但這些孩子生動的表情,卻帶給我越來越多的震撼,他們的無邪與樂天,和頭頂的天空與腳踏的土地融在一起,從他們身上我感受越來越多的熱情,原本的手段變成了目的,開始大量拍攝許多鄉間的孩童,就在我21歲入伍前,光是孩童所累積的作品,大概就能開一個展覽了。



(1986 台中新社)


藉著這些影像,我看見時間裡的幸福,也彌補了童年時的失落……

年幼時家境還算富裕,爸爸是個商人,會說流利的英語和日語,靠著進出口的貿易賺不少錢,當時大部分同學家庭都算清寒,當時我用的文具、書包、鉛筆盒都是日製的舶來品,上學時都會被很多同學借去把玩,或許滿足了年幼的虛榮,但是心中對家卻充滿忐忑,因為爸爸應酬很多,在家時間不多,但只要他在家中氣氛特別低迷。

父親受的是日式教育,對日本大男人文化極度推崇,在家中他是一個嚴肅而威嚴的人,絕不和子女嘻笑聊天,孩子見到他時畢恭畢敬,能閃避者一定閃避,他喜歡利用全家吃飯時,在餐桌上訓誡孩子,有時說到激動處,會把整個碗筷摔掉,吃飯成了我心底很大的陰影,有時成績差或是犯錯時,都會趕在他深夜應酬回家前,趕緊躲進被窩裡裝睡,但好幾次還是被他拉出背子來痛揍一頓。

烙印在我心中的記憶,家不是一個溫暖的場所,雖然母親個性溫柔,總會盡力的袒護孩子,但爸爸帶給我的恐懼,是無處不在。因此我只要逮到機會,一定趕快溜出家門,和鄰居的孩子們盡情廝混,或許只有那樣,臉上的笑容才是發自內心,或許因為這樣,我和玩伴間的感情維繫了30幾年之久。某個方面來說,我的童年歡樂是藏在巷底的土地裡,只是如今已被一層一層的柏油,和高樓大廈所覆蓋。



(2009 坪林)


大量拍攝孩子,或許是在尋找那份失落的親情,每當我見到父子間流露的感情時,總會不自覺得按下快門,我不知自己能否在那樣的畫面中,得到一些補償,還是一個更深沉的失落?因為我的童年早已遙遠。

當然我也在很多孩子身上,感受到那些曾經和玩伴間的狂野,沒有憂愁,不知痛苦,明天好遙遠……



(1988 苗栗大安溪)


看一看手邊最近拍的孩子們,對比之前的影像,已經相隔了20幾年,當年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,如今已是為人父母的成熟年紀,他們走出那無憂的照片後,經歷叛逆,嚐到戀愛的甜與苦,看著親人間的衰老與死亡,並用力撐起一個自己的家,開始將希望寄託到下一代,這段20幾年的人生,是破蛹般的劇變。

我想用黑白與彩色照片,來對比這相同的年紀,不同的時空。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92 台北杭州南路)


(2009 板橋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7 台中東勢)


(2009 坪林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5 台北東區)


(2009 台北中和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91 新竹五蜂)


(2009 台北八里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7 宜蘭四季)


(2009 坪林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7 台北九份)


(2009 坪林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8 宜蘭四季)


(2009 台北板橋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6 台中大甲溪)


(2009 台北福隆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95 汐止)


(2009 台北坪林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6 台北士林)


(2009 台北坪林)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(1987 苗栗士林村)來不及長大的孩子志偉(右2)詳見【約定】一文。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




25年間,我目睹了兩個世代的童顏。曾經的孩童,現在的父母,以及他們的孩子,在這段沉默的歲月中,我用相機典藏了這記憶,將這段歲月不曾交集的片段,緊密的拉在一起……


(攝影‧文字/陳建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