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一算距離上一篇【反撲】已整整16天沒寫新文,破了我BLOG刊文間隔最長的一次,不是我故意不寫,而是真的不知道該些什麼?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【反撲前後】


8月9日那天早上正要出門,卻無意瞥見電視中傳來的災情,當天公司還有很多事情待處理,但隨著電視的畫面,越看心情越沉重,突然間心中冒出一個聲音:「去一趟台東看看吧!」在理智下,我急欲想忽略那個聲音,因為真的走不開,但手卻下意識拿起電話撥電話給台東友人,迷迷糊糊中就約定傍晚碰面,掛上電話後,心理還惦著:今天還有機位飛台東嗎?

搭車趕往機場途中,連忙打電話取消和客戶的約定,預定要看的設計稿和影像後製,也只好丟給同事們代勞,解除了一些牽掛,這一路似乎也已回不了頭。

來到松山場見到滿滿的人,台東前一天還是禁飛的區域,連總統都到不了,幾天來被取消機位的旅客全擠到了今天,加上許多被緊急召回的士兵,台東的機位似乎早已滿載,我光是後補就已排到二十多號。



(飛機降落台東前)


在機場苦苦等候了一個半小時,就在立榮飛往台東的最後航班,僥倖擠進最後倒數的後補名單,也由於機位的爆滿,最後還被排進前排的商務艙中。平常我是一個對排隊毫無耐心的人,很不願去和別人搶排隊,但這次卻有股非去不可的決心。



(台東好友顏志光)


匆促之中來到了台東,幸好有台東友人的鼎力相助,他請一位在地的嘉蘭村年輕朋友,開著車帶我們走些不為人知的產業道路,才能一路深入災區之中,也因為這朋友的關係,認識一些當地重要的代表,得知這場災變背後,許多更深沉的社會議題,這篇圖文之所以能夠完成,全倚賴這位台東友人對我的支持,也藉此向他及司機老弟,獻上我最深的感謝。





反撲一文最後在13號深夜完成,正準備貼文時,突然感覺不妥,因為文中有許多個人情緒,很多措詞過於強烈,批判也過於犀利,或許我有一些不吐不快的沉痛,但考量舉國還在全力搶救人命的氛氛下,或許不應有這麼激動言詞,於是我把貼好的文全部撤掉,關上電腦去睡覺,那時已半夜兩點。





第二天(14日)清晨,我重新把文章改寫一次,重另一種更恢宏角度,切入人與土地關係,來深思這場災變下的反省。最後就成了這篇被許多人轉載的文章,在一個關鍵的念頭,思緒巨大的轉彎,是來自對生命的啟示,我想起原住民作家撒卡努,在電視上引述一段長老災民的話:「強勁的風吹垮了我的房子,滾滾洪水襲走了我的土地,但是它們卻奪不走我生存的意義。」





一開始曾打算要回覆「反撲」一文的留言,但留言的人次越來越多,似乎已到根本回不完的地步,才驚覺這個突發的災難,已成了一個重大公共議題,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看法,看似私人的部落格,已成了一個意見廣場,我過多的置喙已顯多餘,就讓每個人的留言,都成為一個獨立的觀點。

來留言的朋友,有鼓勵、有抒發、也有指教,一時間看到了許多認識與不認識的人湧入,有失聯許久的朋友,有前報社的同事和長官,也有出版界的一些高層,還有一些專業的藝文人士,以及許多未曾謀面的人,這把星星之火因此燎原,內心除了感動還有感慨。





這場風災後,透過各種角度的觀點,帶來了許多省思,越是困厄的環境,越能清楚看見人性的兩極,有人默默奉獻,將小愛化為大愛,有人貪婪橫慾,藉機盤算利益,政客將災變化為弓矛,一把刺入政敵心臟;更多人卻急欲尋找代罪羔羊,尋找發洩情緒的目標。人性能在險惡中更顯皎潔光輝,也能因赤裸而更顯無情。





台灣少有兩個星期以上的新聞,永遠會有更大的事件去移轉人們的焦點,媒體看似左右了民眾的情緒,但新聞的走向卻是民意的選擇,這就像是一場不停循環的泥濘。人心是健忘的,重大的傷痛中,記起了什麼,要比曾發生什麼,還要來的可貴。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【關於這個blog】


這一兩個星期,我這篇《反撲》文被許多熱心朋友四處轉貼,居然連我自己都多次收到轉貼該文的email,寄的朋友渾然不知道這是我的blog,也有許多媒體、機關、學校和社團希望能得到我的授權轉載,基本上只要是提出需求的,我都會無償的提供圖文,這些災難的影像,是取材自受難者的身上,它已是一個歷史的公共資產,我是絲毫不能在這其中獲利。





前一陣子,這裡每日湧入上萬人次,多半是人匆匆來去的痕跡,大部分是我不認得的朋友,認識的朋友反而消聲匿跡了,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著良善的心,帶給人鼓勵和溫暖,但也有極少數的人看了幾篇文後,就彷彿自認能把我參透,用一些假名或匿稱,在不登入的狀態下,率性的丟下一些論斷,然後拂袖而去。老實說,這是網路盛行之後,很不好的現象,人可以躲在不為人知的暗處,用顢頇的態度,去放縱自己的言行,以不負任的態度,斷然將人標籤化,這樣的丟包文化,是要凸顯別人的愚昧?還是呈現自己的睿智?抑或只是要引來注目的眼光?卻不知這樣其實是在踐踏對人的尊重。





每個人都有一把丈量事物的尺,那是人經由生命歷練所訂下的刻度,沒有兩個人的刻度會是完全一樣的,也沒有人有資格自稱他的刻度是最精確的,我非常歡迎一些朋友,共同分享或討論彼此丈量生命的方法,但卻很討厭某些人總愛拿自己的尺規來度量別人,在自以為是的那刻,卻窄化了生命的深度,在鄙夷別人的同時,也暴露自己的狹隘。





這部落格成立一年多來,一開始我就表明這是一個私人的領域,絕對不是公共論壇或是媒體,我真的無需去替別人觀感負責,寫的談的都是我私人的往事,及我對一些事物很主觀的看法,日積月累下,吸引了一些磁場相近的朋友,他們也會試著分享許多生活的點滴,當一些朋友遇到瓶頸,也希望能以我過來的經驗,給他一些建議或想法,其中以感情問題最多,也有生涯規劃、攝影的觀念,或是對生命的態度種種。對於這些朋友的請求,我總是竭盡所能,給予我能付出的部分,其中往返的文字量,要比大家看得見的文字,起碼多上兩倍之多,在面對別人曾經的過錯時,我從來不會用責罵去面對,因為錯誤是人的必然,重點是要如何幫助他們在錯誤中,摸索出一條前行的方向,人心的慈悲,不在隱惡揚善,而在雪中送炭。





隨著這裡人越來越多,卻也讓我越來越陌生,它已快超出我的能力負載,似乎無法再和從前一樣,用真誠的心來和每個朋友交流,也為了應付接二連三的留言,我必須開始敷衍,為了平撫人多的紛爭,也開始學習鄉願,這真的是我的初衷嗎?我很懷念剛成立時,每天只有十幾人的當時,我可以肆無忌憚的寫文,可以很熱忱的和人交流,可以很自在的當自己。



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‧

【關於愛情】


這一塊是我最受爭議的系列,但說來矛盾,這一塊卻也是最被人注目的系列,因為裡面深刻的記載一些自己和別人的情感出軌,也充滿最多人性的糾葛,不說不談,外遇是否會因此消失,還是隱遁到更難尋的深處?與其說我跨越道德的界線,不如說我觸碰到許多受害者的傷口,成了他們對加害人的投射。





【關於愛情】系列是我一個自省過程,每篇文章的順序都是按年代寫下來的,記錄我如何從一個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少男,卻在懵懂的時刻,受到蓄奴犯娼的衝擊,從一個懷抱理想的人,變的無力而交瘁,最後再進入社會的染缸,開始變得麻木,開始耽溺物質,也變得慾望薰心,在一段黑暗的迷惘中,最後親手毀掉一手辛苦建立的家,我背叛了愛情,傷害了許多人的心,更重重的創傷了自己,這所有的一切,都在呈顯一個尋找愛情的過程,其中還有最後的一篇完結沒寫。但卻見到少數人以高道德之姿,嚴聲厲斥告訴我該如何做,審判我的做為並加以標籤化,我常說道德只是出軌的最後圍籬,一翻即出,只有真正去瞭解愛,才會放下心中罣礙。





一座相同的山,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登頂的路徑,聰慧的人懂得走康莊大道,一路順遂的愉快攀頂,但有某些人卻因走入羊腸小徑,一路跌跌撞撞,在進退維谷中,被荊棘刮傷,被寒夜凍傷,也曾迷惑途中美景,忘記了前行的方向,花了比他人多數倍的時間,千辛萬苦才來到山頂。





當兩人站在一起,看著相同的風景,但心中卻是截然不同的感觸,當自己有幸是從捷徑登頂的人,要多一些些包容,來看待受困在半山的人。在【三重奏】這文的留言中,藏著太多太多和我一樣曾經迷途的人,他們對這得來不易的風景,都有著令人動容的醒悟,然而還有太多的人,卻仍被困在其中。

幸福的人要懂得體諒,受困的人別忘了堅強。





藉著這篇牢騷文,閒話近日自己的感受,或許我該依照原本的承諾,在寫完關於愛情最後一篇後,將回憶永遠留在這裡,去一個沒有人知道得地方,繼續來書寫自己的未來。謝謝這一年多來,認識與沉默的朋友,有你們的一路相伴,黑夜不再寂寞。



Ps.歡迎各位自由留言,此文將不會回應,盼請見諒!




(攝影‧文字/陳建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