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   

距離上一篇重機日機已相隔四年,離譜的是那篇遊記還是開車前往的,都快忘了已多久沒騎車了。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2007年在一連串意外下買入一台重機,也由於這台機車才起心動念想寫些遊記,才因此有這個部落格的誕生,轉眼間已過了九年,這台重機多半是閒置狀態,「煙斗客的重機日記」早已名不符實。去年中甚至一度想乾脆把重機賣掉算了,但又考量到若真的售出,部落格勢必改名,和重機已扯不上邊了,因此猶豫再三。加上去年忙著八月出書的事,這樣一拖就是大半年,直到今年農曆年後終於丟上拍賣網,決定正式和它說再見了。

 

02  

由於公里數才數千車況又如新,於是開了一個比行情要高的價格,留或賣就一切隨順因緣,我這台小橘(honda hornet 900)購入後即停產,成了此款車的末代版,新車種要貴上一大截,因此我開價雖高,陸續還是有人關切。原本應該早就賣掉,卻陰錯陽差錯過和賣家相約,後來有一車友來詢問,表示能否用他的honda cb750來和我交換,看到留言居然發愣,接著開始動心。

 

令人困惑的是,不是已要和重機道別嗎?換車念頭又從何而起?回想起當初買入小橘時,也是在它和cb750之間難以取捨,就像是繞了一大圈,最後又走回原始掙扎中,心底似乎仍愛騎重機,之所以會想分手,是因為始終無法駕馭它。

 

03  

(上圖攝影者待查,特此致歉!)

 

剛買車時會興致勃勃四處小跑,每次回家後都像重獲新生,只因騎它的壓力實在太大,有幾次過彎差點滑向護欄,也曾因碎石撇輪險些轉倒,慢慢的對它就產生畏懼。心越怕就越少騎,近幾年只有到了驗車和同學邀約才不得不騎,反倒是阿昌寄放在我這裡的honda大羊,三不五時就跨上趴趴走,也因熟悉而悠遊自在,自家的小橘,成了一道心中的高牆。

 

深思這次賣車的前因後果,買入時曾殷切嚮往,要跨著它迎向太平洋,奔馳在花東的蔚藍公路上,多年來這依然只是夢想,但卻不曾澆熄過,突然很想將一切都歸零,重新接回剛買車時的心情,就當這車是我賣給了自己。

 

將小橘從賣場中下架,把發霉的安全帽及車衣拿去水洗日曬,再上網添購一些配備,並牽至車行換新輪胎,著手規劃要來趟旅行,最後決定前往故鄉東勢旁的大雪山。

 

04嚴海楊攝  

(上圖攝影/嚴海揚)

 

出發當天風和日麗,背著大小包袱走進車庫,有個想法忽然閃出,這趟路程既遙遠行囊又多,乾脆還是騎阿昌那台比較舒適,小橘不妨留到下次短程再說,心裡雖然一直這樣想著,手卻已將小橘推上馬路。太清楚自己的個性,這次若沒再騎它,小橘將只會是車庫裡的一台模型。 

 

久未騎它更顯生疏,發動那刻恐懼又來附身,下山時死命抓著龍頭,身體僵硬像根樁,心中不停的嘀咕,懷疑此行能否平安返家,背著懸念和驚惶,一路朝南方急轉油門。

 

05  

先到了石門水庫的一間咖啡廳,剛買車時常騎到這裡偷閒。景色依舊幽微,心境卻已全非,那時還沒有部落格,對未來仍感恍忽,一切的緣起都是從酒駕開始,被吊照後才被迫重逢年輕騎的野狼,居然也騎出了興趣才忍痛買下重機,因此才會產生拍寫遊記的動念,沒想到部落格一成立後,就意外滔滔書寫起心情,並和來自四方的朋友結緣,在鼓舞中寫下歷歷往事,最後才能集結成冊,若只截頭截尾來看,酒駕和出書是毫無相干,不禁感嘆造化還真弄人。

 

源頭雖來自惡因,最後卻結出善果,很多己所不欲的意外,更像是命運的轉折,被迫走上一條陌生的路,從不願到熟悉,又從熟悉到知足,才因此發現期望之外的天地,逆境或許只是偏見,態度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。

 

06  

離開咖啡廳後,騎在台三線上奔放寫意,寬敞彎曲的山路,盡收靜謐的田園風光,燦爛的陽光,芬芳的泥土,清新的山林,農家的人煙,隨風拂上安全帽內的臉龐,喚醒失落的感動。四周飛馳的景物,就像在逃離繁華。從小至今,從最喧鬧的市中住到邊陲,最後離開城市走入山間,這段路像快轉的縮影。

 

07  

到達故鄉東勢已是傍晚,來到東勢火車站前,多年前被改成客家園區,四周一切早已陌生,三年之間故鄉親人陸續凋零,從外公、大姑、父親、外婆,到年輕堂弟……或許曾經感到不捨,現在卻逐漸放下,消逝原來是牢記的方式。

 

07-2  

晚上一人獨睡外公遺留的祖厝,以往過年才會回來。當時這裡永遠親友滿載,熱鬧喧嘩,對照眼前蕭瑟更顯空寂。睡前我聽著窗外的蟲鳴,那是年少熟悉的旋律,年輕時暑假曾長住於此,夜夜都聽相同的聲響,此刻所感受的溫馨,卻是寂寥所構築,蟲鳴鳥聲年復一年,心卻早已遠揚年少,熟悉的音符中,奏鳴起歲月蒼蒼。

 

08  

隔天起個大早,一路朝大雪山方向邁進,沿路有戶農家在燒東西,陽光與白煙層疊宛如詩境,過去拍過影像中,有很多關於煙的畫面,有收割後燃燒的稻草、農家柴火的炊煙、玩炮竹笑開懷的村童、廟宇虔心祈神的信眾、吸菸者的各式神情,或是墳前上升的一縷幽幽輕煙。煙無形中包圍著生活,卻又乍然消失無蹤,看得到卻握不住,人們在煙中討生活,在煙裡尋覓依賴,最後也如它一般幻化成空。

 

09  

越往山裡騎路越崎嶇,對小橘的恐懼,只能專注在路面上,這樣的感覺很特殊,少了騎單車的肉身煎熬,或是開轎車的漫不經心,必須時時刻刻貫注前方,無法轉頭回顧來時路,也猜不透彎道後的未來,只能一個彎一個彎的解決,迎面的風成了時間的度量,精準感受到每一秒的來去。

 

10  

越往山頂氣溫越低,平地雖氣候涼爽,一到海拔兩千多公尺高山,溫度驟降只剩五度,雖已備齊禦寒衣物,但在迫人寒氣裏疾行,手腳仍然冰冷僵直,登頂前看見一條小徑,停下車後往深處走去,數十分鐘後來到一個瞭望台,目睹一群綿延山脈,向山的盡頭望去,距離家約二百多公里,身體或許有些勞頓,但整路都令人雀躍,這趟路不打算帶回驚豔的風景,只盼能置身於自然中,聽著心跳的脈動。

 

11  

 

12  

在步道上見到樹影投射其中,雖無色彩卻生機盎然。人生宛如樹,從一顆種子開始,接著萌芽破土,承受日曬風吹雨淋,熬過來才能茁壯成蔭,開枝散葉結滿果實,生離死別帶來省思,從消逝目睹生命真實,所有一切隨時都在變異中,苦痛是來自緊抓不放的意境,曾以為這樹該永遠都在土地上,顯然生命之樹卻從不是如此,它是生長於時空之間,在日出月升中緩緩長成,只有全然的接納生命一切,才能目睹它那曼妙之姿。

 

 13  

山的清新讓萬象絢爛,一條小路映入眼前,有股難以言喻的感動,好似此刻正走到的年歲,來自群居的城市,卻未曾感受自在,不被期待卻也難逃兢爭,怕輸卻又不想贏人,成了隨波逐流的浮萍,藉著相互取暖感受存在,當身體已逐漸老邁,仍耽溺在已逝總總,憂心未來的蒼茫,害怕任何的變動,用盡方法繫縛擁有,原來自始至終都是被自己所困。前方之路雖荒漠無人,卻感受天地浩瀚奧妙,此刻不再心繫牽掛,每踏一步都是自在無礙。

 

14  

在大雪山神木前,仰望這株1400多歲的紅檜樹,出生於魏晉南北朝,試著想像它剛冒出土壤時,台灣是個怎樣的光景,放眼所及一片蠻荒,大樹目睹了西班牙人、荷蘭人、明朝、清朝、日本人、國民政府的起起落落,至今仍昂首屹立。人常自詡為萬物之靈,卻遠不及這樹的經歷,看著光影走在它身上,樹幹裡容納了所有人的先祖,人的一生只是他身上的一道痕,那些自命不凡的人,該來它身上尋找自己的位置。

 

15    

常聽人說「活在當下」,要人要好好把握時間,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,年輕時常被這句話鼓舞,積極想去衝刺打拼,如今才發現一直誤會了這話的深意。當下不應存在任何的念頭,是敞開雙臂感受四周一切,不心懸過去更不焦慮未來,藍天、白雲、微風、蟲鳴、樹木、陽光,每個剎那都是唯一,相逢瞬間也在離別,或許根本沒有永遠,但每一刻卻都是永恆。

 

16  

在一株樹上看見詭異,不知是蟲卵還是樹瘤,樹幹上有片不規格的花紋,讓人覺得不太舒服,它並非認知中的常態,仔細近看那片變異,裡面像躺著大大小小人形軀體,雖覺噁心卻越看越迷,如同一幅縮小的眾生像,對這樣非原生的變異,人總會想盡辦法去剷除,大自然卻選擇包容共存,變異日積月累下又形成生態,和樹彼此之間共生,人類的聚落何嘗不是土地外來變異,大地從不曾要求回報,人卻為己私索求無度,開發每寸值錢的土地,並消滅異己的生態,當貪婪無止盡的蔓延,逼上絕路的最終還是自己。

 

17    

來到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天池,藍天、白雲、綠樹,倒映在碧湖裡,多麼和諧美好的畫面,但卻同時存在著虛實。如果說湖中的樹只是幻影,它不也真實襯托出湖的存在?知見是種可怕的事,經驗與知識會告訴人必須去相信什麼,憑藉的卻是極其狹隘的視野,只看到湖面上與湖面中的兩種人,描繪出的世界截然不同,但他們卻只相信親眼所見,並為此爭論至死方休。這些意識衝突充斥在一切事情中,人始終都只願活在自己的知見中。

 

118    

這趟也帶了一台大底片相機,直到離開大雪山,前後只按下八張,並非景色不如我意,而是數位雖帶來方便,卻媚誘人不停亂按,同時也失去了純粹,底片機像是修心的方式,必須虔心面對景物,留下的並非只是畫面,更像是心的投射。我曾是個活在表相裡的人,用美醜、學歷、職業、財富、名聲、成就去論斷人的價值,成為這些虛偽外相的奴隸,評量它的人也追求虛浮,只想取悅大眾,想要功成名就,有很長一段時間,拍下的只是心中的虛妄。

 

如今,拍照不再帶著目的,所拍的不應只是外相,更應是內觀的過程,不願老站在鏡前,為了外貌錙銖必較,更該直觀內心靈魂,讓美醜無所遁形,希望哪天若於鏡中看見一張衰老的臉,卻能帶著滿心的歡喜。

 

18    

離開大雪山後,又去了新社和谷關,鮮少拿起相機來拍,只想單純享受騎車的感受。九年前考重機那天,路考一結束後,重機租車行就領著剛拿到駕照的學員來一趟驚心動魄的飆速體驗,當時我平衡感極差過彎很驚險,車行老闆見狀,騎到我身旁丟下一句話,他說:「過彎千萬切記一件事,只要拉前煞不要踏後煞,否則一定犁田。」他的一句話,成了我重機生涯的座右銘。

 

這次試著改變方法,快到彎道時前後輪同時煞,整台車突然變得非常沉穩,入彎時順著彎角壓身繞弧,完美的畫出優美曲線,一氣呵成乾淨俐落,沿路反覆不斷練習著,身體也從驚恐逐漸放鬆,在上千彎道的淬鍊下,終於體會與小橘融為一體的感覺,這喜悅整整遲到九年。

 

20  

返家時山上太陽西懸,躲在糾纏的樹枝後,提醒著重返了世俗紅塵,又成了人與人交織的圖騰內,和熙冬陽依舊暖心,如縮瑟大地的一盞明燈,引領著憂碌的人們。這一趟旅程帶回滿滿感觸,卻沒能分享好吃好玩的訊息,或許是篇極其枯燥的遊記,卻是我的一趟觀心之旅。

 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面鏡子,投射出接觸的所有事物,經年累月的壓力,與耳濡目染的世故,鏡面多半已蒙塵扭曲,不像童年時那般純淨剔透。真實的世界經過每個人凹凸的折射後,產生出各種不同的認知,最令人擔憂的並不在於變形,而是人對心鏡從不曾質疑。人非己是,人短己長,所有一切的衝突,都發生在自以為是的真理。

 

21    

這次旅行,以天地萬物為鏡,透過自然萬物的實相,映照出心中多年的扭曲,看到了貪婪與憎恨,抓取著深不見底的欲求,追逐如幻影即滅的人生,卻不知近在咫尺的真相,時時都活現大自然間,當心看不見人以外的事物,是因為它還不夠柔軟謙卑,只有驚覺自身的渺小,才能看見天地的深奧。

 

 意外重機之行,讓我再度愛上騎車,比剛買車時更加熱衷,已規劃著即將要去的地方,或許這裡也該回到最初,騎在它原本要走的那條路。

 

 

(攝影‧文字/陳建仲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