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最近偶然間走進暗房,裡面似乎已被堆滿了東西,突然間想起了這篇兩年前寫的文,看著身影孤單的設備,如今的荒蕪對照曾經的輝煌,原來黑宮始終都在我的心中,顯影著一幕幕過往的片段。
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(本文首刊於2008.06.14)


對攝影我有個奇特的觀念,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只算完成50%的創作,剩下的50%一定要進過我的黑宮,才能算真正完成。

至於甚麼是黑宮?

就是暗房。





要說到暗房的故事,就要先從拍什麼樣的照片說起……

十七歲初學攝影時,根本沒有數位相機這種神話,一般人都拍彩色負片,說起來其實快速又方便,底片送去沖洗店約一個多小時就可取件。但是,沒拍幾捲就對這種3X5、4X6的小尺吋感到乏味,窮學生又沒錢放大照片,於是便開始改拍正片(就是幻燈片),雖然底片較貴,但只需沖片不需洗相,倒也是不錯的變節。

可是,正片寬容度很低,當時技術很差,一捲拍下來起碼半捲是黑片,而同樣又沒錢買幻燈機,只能拿來對著檯燈欣賞。正片的立體感、飽滿度、豐富性比負片強太多了,但可惜的是,拍到好影像只能自己暗爽,找不到分享的知音。

(註:千萬別笑我笨,我相信現在一定有人會會說,直接將正面掃瞄上傳不就好了嗎?請記得那是20年前的事情,那時電腦還是單色的DOS時代,灌軟體還要用錄音機來play,也只有印刷廠有掃瞄器,一台起碼要價上千萬!)

後來一個家境較富裕的同學,在家裡的贊助下於屋頂陽台弄了一個黑白暗房,並鼓吹我們來拍黑白片,那時一捲黑白底片才30元,很合乎我的經濟能力。於是我就買了一捲黑白底片,跑到金山海邊拍了一些畫面,興沖沖地拿著底片到同學家去沖洗。

他其實對暗房也是一知半解,我倆就手忙腳亂邊翻書、邊搖罐沖片,成品誕生後,黑黑一條也分不出是好是壞,等架上放大機曝光於相紙後,立即將相紙放入顯影藥水盆中,約莫30秒後畫面開始浮現,心裡突然感動莫名,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捲黑白底片。



(上圖為我第一捲黑白底片衝出來的照片,因為當時捲片技術不好,造成底片刮傷,所以照片上有一條一條的括痕。圖為1985年攝於金山)


或許是老天爺對我的鼓勵吧,裡面的傑作居然不少,心中響起一個聲音,無論如何自己也要弄一間暗房。


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

第一座黑宮──克難的馬廄(1984-1985)

從同學家回來後,輾轉難眠,終於忍不住開口向媽媽要錢,想弄一間簡單的暗房。但當時家中經濟很緊,而家裡房子又是租來的,既沒金錢也沒空間,現在想起來,我的要求真的是過奢了。

沒想到,幾天後媽媽偷偷塞給我5,000元,她希望不夠的錢,能從我日常零用錢省下。於是連著幾天,我一方面猛跑漢口街詢價,另一方面則去光華商場舊書攤找暗房的二手書。一個月後,我買了一台市面最廉價的放大機,一包國產相紙和幾包藥粉,就將五千元花光了。然後開始每天中午只吃一份十元的饅頭夾蛋,也省下了幾百元,全部拿去夜市將洗相盆,量杯,夾子全部買齊。

最後決定將自己房間權充暗房,但必須先解決沒水的問題,只能以水桶接駁,至於過亮的問題,就將窗戶全部貼上黑卡紙。那安全紅燈呢?簡單!用一顆五元的神明燈包上紅色玻璃紙就解決了。而捲底片的暗袋呢?真的沒轍,只能躲進棉被中,一邊揮汗如雨,一邊將底片慢慢擠入罐中。

當我第一次拿著自己沖的底片放在機器上時,才發現缺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:曝光計時器。但那時口袋已全空,無能力再負擔多的東西了。因此,只能拿一個鬧鐘,用人力來數秒……30, 29, 28……3, 2, 1……

那個暗房雖然克難,卻磨出我的決心。


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

第二座黑宮──單人的教堂(1987-1993)

剛開始媽媽以為這只是我暫時的熱情,五分鐘的熱度。沒想到我欲罷不能,她時常經過我房門時都聞到刺鼻的藥水味,開始擔心起我的健康,於是她把陽台上只有半坪的備用廁所整理出來,希望我將暗房遷到那裏,以免傷害身體。那間備用廁所雖小,但有獨立給水和排水設備,簡直如虎添翼。

我飛奔似的跑去通化街,花了700元買一張放機器的小書桌,為節省100元的運費,我獨自扛著那個桌子打算走2公里路回家,才走不到1公里,手臂痠得再也搬不動了,顧不得形象只能累得趴在桌上休息。但當我想起獨立暗房的夢想時,又興起一鼓鬥志,一把將桌子由下向上頂在頭上,兩手扶住桌腳,顧不得模樣滑稽與路人的訕笑,一路從通化街將桌子安穩的搬入廁所。真佩服自己的傻勁,如果再叫我搬一次,給我一萬也不幹。

由於空間太小,於是決定將暗房弄成像太空艙,只需轉動椅子就可以完成一切程序。獨立後的暗房,讓我更可以是無忌憚的洗照片了,我愛在晚上十點至凌晨兩點間進去,昏暗紅燈下,放上一些老情歌,來杯鎮心的冰茶,邊放邊雀躍,不停和自己對話,像在一個人的教堂中告解,那過程不像在洗照片,更像在修行,那段時間我瘋狂走過許多地方,拍了許多日後難以超越的作品,幾次走出暗房時,天空已破曉,帶著滿心的喜悅,鑽進棉被。





(上圖為第二座暗房時的作品,攝於1987年,照片中年輕的孩子當時還是一群無憂無慮的大地之子,但隨著年紀漸增,誘惑漸多,他們的人生故事也開始曲折的變化....)



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<

第三座黑宮──戰鬥機艙(1993~1997)

母親過世後,心中很消沉,走了一趟環島旅行去尋找夢中女子(細節請見「尋找一朵玫瑰的名字」一文)。

回來後不久,家中經濟漸好轉,爸爸買了一間房子,交由學建築的哥哥來設計,於是就在我房中規劃一間獨立小房當暗房。裡面無論是排水配置、燈光架設、器材擺設等,全照專業暗房的藍圖來規劃。



(上圖左邊門進入即為暗房)


當時已經開始上班工作,手頭也沒像唸書時那麼拮据,因此所有的東西都要求用到最好的,光是水槽就不知走訪環河南路多少商家,才找到符合我的標準,至於放相片的放大機則是斥資10萬買入最頂級的Leica v35。相紙水洗器和底片烘乾機等則都是向國外訂購,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苦怕了,一下子就玩得過火,錢不夠用就刷卡,直至暗房竣工還沒洗出一張照片,就已先欠下20幾萬卡債,那時信用卡才剛剛開始流行,我應該是第一代卡奴。

暗房完工日那天,第一次使用時真是感動到無以復加。面積雖然不大,但自動化的燈光控制、完善的音響設備與各式儀器,讓我的暗房技術與日俱增,那時很多攝影工作者都用黑白片來創作,但家中有暗房的人卻很少,我也就幫一些同業洗黑白照片,一方面接觸別人的底片磨練自己技術,另方面則可賺些錢貼補之前的透支。





這個暗房讓很多攝影工作者羨慕,但慾望的缺口開了,不服輸的鬥志卻弱了。多了些貪婪,多了些虛榮,卻少了一些熱情。


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<

第四座黑宮──華麗的宮殿(1997-1999)

1997年我和交往4年的前女友,在木柵買了一間30幾坪的華夏,準備當年底結婚的新房,由於是預售屋,所以我甚麼隔間都不要,直接請哥哥幫我設計,這次我大概瘋了,在寸土寸金的房屋中,居然格隔了一間大房間給暗房,不但用上比不鏽鋼還貴的塑鋼來做水槽,整間地板還鋪上價值不斐的花梨木,全間的燈光設備比上一間暗房還離譜,房內的儲物櫃與檯面全都是訂做的,另外還加上兩台德國最頂尖的放大機。





那時網路剛流行,數位相機還不成熟,但我已經嗅到影像數位化的趨勢。於是便在暗房的另一區隔出一個數位暗房區,將洗好的照片用專業掃瞄機scan後儲存成電子檔。為了工作時的視聽享受,還購入一套10幾萬元的音響設備,能將一般認知的又黑又臭的暗房,搞到如此地步,我算是淋漓盡致了。





婚後我和前妻由於工作關係,生活作息有些錯開,而我只要在家時,幾乎都待在暗房中,沒洗照片的話就上網,或是拿杯酒邊吹冷氣邊聽音樂,只有前妻要睡時才陪她聊個5分鐘,然後等她睡後我又回到暗房中繼續逍遙寫意,隔天起床她已去上班。

對暗房的感情,從最初一桶水的剛毅,變成耽溺的場所,一切成敗都是它。

直到某日睡前,前妻告訴我,她不想再騙自己過這樣生活。我思考了30秒,回答她,既然做了決定彼此就不能反悔,否則只會擴大傷害,當天我們在平靜中達成協議,15天後各自安撫好所有親人並簽字離婚,簽字那天正好是我們結婚兩週年整,為了還清她買這房子拿出的錢,只能被迫賣掉房子,離婚沒有給我很大的衝擊,但要賣掉這房子卻令我心痛如絞,它有我付出的太多心血。

兩個月後,我將房子賣給一位同樣離婚的單身女子,她說全部裝潢都不要,通通都要敲掉重做。施工當天我重回現場,全屋像爆炸過後的廢墟,暗房更是殘破不堪,在兵荒馬亂中我搶救出水槽,讓它免於陪葬,這座皇宮級的暗房正式終結。


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<

第五座黑宮──落寞的王朝(1999~2005)

離開木柵後,我搬到近郊的山上去住,有60坪的空間,20坪的院子,要弄一間暗房根本不是問題,但我付完房子自備款後,幾乎所剩無幾,只能用最少的錢來達到最大的效益。於是決定直接將7坪的一樓車庫封死,當成暗房,裡面沒有任何裝潢,桌子還是撿鄰居不要的,配管配線全部走明線,牆壁上亂七八糟,設備全都是木柵那兒搬過來的,也沒再添任何東西。





暗房弄好後,因為它太大、太空,且入口得從屋外才能進入,白天還好但晚上一到,戶外很黑,再加上幾次從暗房出來時還遇到小蛇在門口徘徊,令我開始對暗房怯步。加上那時專業數位相機慢慢成熟,底片的創作不符經濟與時間成本,因此開始大幅銳減底片的使用,黑白片就更是少碰了。時常幾個月或半年都沒進暗房一次,很多器材也因為潮濕少用,慢慢出現鏽蝕老化。

這間暗房由於大,有之前幾間暗房沒有的特質,可以放大很大張的照片,以前只要碰到超過20吋的照片就沒轍,但這間暗房可以放上24吋照片還游刃有餘,於是只要有展覽,照片都是自己在這搞定。好友也將閒置的機器暫放到我這,最多時同時出現5台放大機。這段期間正好我在台大和實踐攝影社都有兼課,有時要上暗房課時,乾脆移到我家來上課,同學們可以一邊上課,一邊在庭院烤肉聯誼。





對這間暗房我一直沒有很深的感情,總覺得它太大太遠,沒有安全感。後來買了新車,不想讓車子再風吹雨打,於是正式撤掉暗房,把價值數萬元昂貴的PVC水槽上網以一元起標拍賣,結標時拍了124元,但最後買家還棄標,我一火之下直接花1500元請清運車載走。

看著它的離去時心裡有些傷感,20多年來與暗房相伴的日子,正式劃上休止符。


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<

第六座黑宮──光影研究室(2006~至今)

失去暗房的這一年來,我不再碰最愛的黑白底片,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失望,偶而見到無處棲身的機器,滿身灰塵地躺在屋角,也當視而不見。

有天整理東西時,意外找到幾包16吋相紙,打開才發現,裡面都是在好幾代暗房放的照片,豐富的層次、迷人的色調、人文的質感,讓我盯看了好久。曾經我很驕傲於自己的暗房技術~不落痕跡的加減光、快且準的曝光時間、靈感般的濾片抉擇,都是我在累積無數次失敗後才慢慢學會的事,也得到很多專業攝影的肯定與信任。如今卻像空有一身高超武藝卻失去武林的俠客,除了緬懷之外,這功夫終究會生疏遺忘。掙扎2天後,下定決心打造第六座暗房,雖然我知道它功能已大不如前,就當作是一間存放記憶的空間吧!





因為之前已弄過5間暗房的經驗,也算是暗房規劃專家,這次我要集結前5次的優點與教訓。首先,地點一定要在家中,且不能過大,佈置要整齊就手,浮華的贅飾要排除,以專業實用為最高考量。就這樣我挪出家中一間廁所,訂做了一個大水槽,把失落在家中各處的器材全部招回,每天勤跑特力屋買回需要的工具,從電路佈線、給排水接管、安全燈架設、進排氣設施、器材配置,全部一手包辦完不假他人之手,一點一滴慢慢施工,不到兩個星期,我終於完成了第六座暗房。它是之前五座的總合,有第一座暗房的熱情、第二座暗房的啟發、第三座暗房的專業、第四座暗房的安逸、第五座暗房的寂寞……





走入其中,像一間光影的實驗室,藉由一張張浮現水中的影像,填補起多年失散各處的記憶。



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<

打造黑宮

之所以稱暗房為黑宮,因為它必活躍於黑暗之中,像一座神秘的心靈宮殿,吐納宇宙的韻律,很多時刻人們會用很多方式釋放情緒,如攝影、騎車、看電影、旅行……等,而黑宮卻是收心的地方,它讓自己冷靜沉澱、思考解惑。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黑宮,只是形式不同,有人放在愛情上,有人放在工作上,更多人則放在家庭裡。




我的前5座黑宮從熱情、啟發、衝刺、放縱,失落到重拾……像條必經的人生路。建造這第6座黑宮的秘法,就是五味雜陳,少了其中一樣就走味,原來人生路上沒有捷徑。



(攝影‧文字/陳建仲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8) 人氣()